第28次“编辑大碗茶”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2 11:09 浏览:160次

4月21日,由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发起创办,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与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28次“编辑大碗茶”学术沙龙在重庆派登特科技园举行。本次沙龙以“探讨DeepSeek本地化部署方案,赋能一流期刊建设”为主题,吸引了重庆市内30余家期刊单位的60余位编辑同行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与期刊融合展开深度研讨。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蒲洋首次出席“编辑大碗茶”学术沙龙活动。他在致辞中肯定了“编辑大碗茶”的品牌价值,强调了技术赋能对期刊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以一杯"编辑大碗茶"相聚于此,既品茶香袅袅,更话期刊未来。重庆期刊的发展,始终涌动着独特的山城气质。我们以“团结、活泼、开放、争先”为舟楫,在学术传播的江河中破浪前行。希望大家围绕今天沙龙的主题,切实探讨AI审校、精准传播等前沿技术,力争培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渝字号"学术品牌,在新质生产力赋能期刊出版工作中书写渝版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蒲洋处长致辞

 

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彭熙在致辞中指出,将前沿技术与办刊实践结合,实施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办刊理念与模式的重构,期待本次沙龙能产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为传统办刊模式注入智能新动能,为行业发展提供示范。

彭熙理事长致辞

 

《中国南方果树》执行主编吴涛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回顾了中国南方果树杂志社2018年在这里承办第9次编辑大碗茶活动的情景。时隔7年,见证了“编辑大碗茶”活动的发展,也见证了重庆期刊的长足进步。

吴涛主编致辞

 

特邀报告环节,重庆华飞数智互联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宋俊杰作了《基于DeepSeek R1+RAG(本地知识库)Chatbot(聊天机器人)》主题分享。他详细解析了DeepSeek R1的技术优势,如高效语义理解、多模态处理能力等,并结合期刊业务场景,演示了官网接入DeepSeek R1的具体方案。

 

 

在交流环节中,《兵器装备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周江川、《中华创伤杂志》执行主编刘国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期刊中心主任邹小勇、重庆师范大学期刊出版中心主任马文斌、重庆科技大学期刊社社长周伟、《矿业安全与环保》执行主编王麒翔、重庆交通大学期刊社社长任其亮、《儿科药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钟雪飞、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数智检验创新中心主任方琪等参会代表围绕技术落地的实际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本地化部署如何确保学术数据不泄露?需建立完善的技术防护体系与管理制度”;人机协同的重要性问题,“AI是辅助工具,编辑的学术判断力与内容把控力不可替代,二者需形成互补”;“场景优先”原则,建议从组稿、审稿、出版、传播等核心环节切入,逐步推进智能化改造;医学专业期刊的特殊需求问题“医学文献涉及大量专业术语,AI模型需进行领域数据训练,提升语义理解的准确性”; AI技术在学术传播中的应用问题,“能否通过数据分析用户阅读偏好,实现精准化内容推送?这对提升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将编辑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聚焦内容质量提升”等。

 

重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监事长汤兴华对本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按照惯例,活动最后由“编辑大碗茶”创始人、“编辑大碗茶大掌柜”周江川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沙龙呈现了三个亮点:一是蒲处长拨冗莅临“编辑大碗茶”沙龙作指导,标志着“编辑大碗茶”沙龙自2016年创办以来,得到了历任出版处处长的亲自出席和指导关怀。二是本次沙龙主题务实、讨论热烈、目标明确,希望本次沙龙探讨的DeepSeek本地化部署方案,能够迅速推进落地。三是重庆科技大学期刊社、《矿业安全与环保》编辑部等期刊出版单位的新任领导参加“编辑大碗茶”活动,表示期刊同行对“编辑大碗茶”沙龙的认可。“编辑大碗茶”沙龙运营团队——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品牌运营工作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地用心工作,让“编辑大碗茶”赢得全国期刊人喜欢。

 

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品牌运营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建筑》编辑部责任编辑罗春艳主持本次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