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第六期“青雁讲堂”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举行,本期讲堂汇聚了来自重庆、新疆、甘肃、贵州、海南、内蒙古、山西、四川、云南等地的11位优秀青年编辑,他们以“青雁凌云志,奋斗续新章”为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编辑成长故事与职业思考,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编辑的使命担当与专业风采。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秘书长、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期刊部主任张弘杨与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品牌工委委员理事、《重庆建筑》编辑部罗春艳共同主持本期讲堂。
▲罗春艳、张弘杨担任主持
西部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主席、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彭熙致辞:很高兴在乌鲁木齐与大家相聚,见证第六期“青雁讲堂”开启。她热烈祝贺讲堂连续召开,“青雁讲堂”自创办以来,为青年编辑成长与科技期刊发展助力,过往多期亮点多、成果丰。如今第六期举办是行业盛事,期待11位优秀青年编辑带来精彩分享。科技期刊机遇与挑战并存,青年编辑责任重大。希望大家借此讲堂相互学习,将所学用于实践,预祝会议圆满,参会者收获成长,共书科技期刊美好未来。
▲论坛主席彭熙致辞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期刊中心《中国药房》杂志首席编辑舒安琴,以“青年编辑开展编辑出版学研究的选题路径与实践”为题,基于10年工作实践,提炼出青年编辑开展编辑出版学研究的10个选题路径。她以“每年1篇核心期刊”为目标,累计产出多项标志性成果,为青年编辑提供了可复制的成长范式。
▲舒安琴编辑作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广西医学》编辑部副主任黄鹏,以“我的编辑成长之路——《广西医学》的传承创新”为题,回顾了从外科医生到期刊管理者的转变,重点介绍了2024年新增栏目“智库论坛”的实践,通过组约高质量智库论文,服务卫生决策,展现了编辑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
▲黄鹏主任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沉积学报》编辑何薇,以“破茧成蝶展翅云霄,沉积学时光沉淀中的编辑成长与思考”为题,分享了从学术研究者到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之路。她通过出版专题专辑、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等举措,推动期刊影响力提升,并积极探索AI技术在封面设计、论文解读中的应用,展现了编辑在技术创新中的前瞻性与探索精神。
▲何薇编辑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地球科学进展》期刊责任编辑孙力炜,以“当球场战术邂逅选题沙盘:解锁编辑思维的成功密码”为题,将篮球战术思维融入期刊选题策划领域,提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热点来遴选选题,运用SWOT分析法精准布局选题,并通过总结的“四步法”成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且成效显著,为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孙力炜编辑作报告
《护士进修杂志》编辑部新媒体编辑黄晔秋,以“我与‘他’的10年——我的编辑成长之路”为题,深情回顾了与编辑职业携手走过的十年时光。从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内容深度把控,她推动传统编校与数字传播融合。通过打造特色专栏、培育作者社群,实现个人与期刊共同成长,展现编辑工作的平凡与伟大。
▲黄晔秋编辑作报告
海南医科大学JAD编辑部副编审、DOAJ中国编辑团队成员刘津津博士,以“从井底之蛙到眺望星海:一位学术编辑的破茧之路”为题,分享了从基础编辑到开放获取探索者的蜕变。参与编制“国家级出版行业标准”《中国开放获取科技期刊目录》2023版,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她以藤蔓自喻,鼓励青年编辑勇敢追梦,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华丽转身。
▲刘津津博士作报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编辑边锦泽,以“草原上的学术牧歌:与期刊共同成长”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编辑岗位上的成长历程。他讲述了从对编辑工作的初步认知到逐步理解其作为学术传播“桥梁”的角色,通过优化审稿流程和建立反馈机制,协助期刊提质增效。强调编辑要当好学术"牧人"和传播"桥梁"的角色定位,展现了青年编辑的活力与担当。
▲边锦泽编辑作报告
山西医学期刊社《护理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崔晓芳,作了“编辑的‘三心二意’:在文字疆场修炼自己的职业内功”的报告。她创新提出编辑素养"三心二意"理论,并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如何在信息爆炸与AI挑战下,保持内容温度与专业性,成为文化的“守门人”与思想的“助产士”,为与会者提供了实用的编辑技巧与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崔晓芳主任作报告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编辑何博,带来了“不辞青山,相随与共——我与期刊共同成长”的报告。作为00后编辑,她与专家和作者通过较为有趣的表情包符号沟通,探索青年编辑为期刊注入活力新能量,助力期刊在阵痛中转型,同时期刊的平台与挑战也淬炼了青年编辑的视野与担当,实现了青年编辑与期刊的共同成长与蜕变。
▲何博编辑作报告
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汉文理科编辑室主任张自强,作了“关于地区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介绍了《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的转型实践。提出六点发展建议,强调明确定位、选题策划、促进产学研用的重要性。分享边疆科技期刊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独特经验,为地区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参考。
▲张自强主任作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张莉博士,带来了题为“青雁展翅:药学人的编辑修炼手记”的报告。她以自身从医学博士到编辑的转型经历为切入点,分享了科研思维如何赋能编辑实践,视角转换如何优化审稿流程,以及如何通过策划特色专栏促进学术合作。张莉的报告充满了对编辑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张莉博士作报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理科版主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刘红,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叶彬强,重庆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马文斌,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叶俊英,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医科大学期刊社副社长冉明会,西安科技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技术与创新管理》常务副主编李彩虹等点评专家,对青雁报告人的报告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点评。
专家们从报告时间把控、报告内容、聆听报告后的感受以及对其他青年编辑的启示等多个维度,对报告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专家们一致认为,从报告人的精彩分享中,能深切感受到青年编辑作为期刊中流砥柱所展现出的蓬勃活力与担当精神。他们心怀鸿鹄之志,壮志凌云,为期刊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与新活力。同时,点评专家也明确指出,青年编辑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为期刊发展带来新颖的思路与方法。专家们的点评专业且中肯,既精准指出了报告人的优点与不足,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与会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启示,有助于青年编辑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进步,推动期刊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点评专家合集
最后,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品牌运营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兵器装备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周江川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11位“青雁”的精彩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期望青雁们以此次分享为新的起点,展翅高飞、扶摇直上,引领所有青年编辑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进程中贡献应有的力量。接着,他向西部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主委会会员单位领导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为大会精心推选了优秀的青年编辑成为青雁。尤其是今年第六期的青雁,其中不乏首席编辑、飞天编辑以及优秀博士代表,这充分彰显出我们青年编辑人才队伍的素质日益提升,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愈发光明!最后,周江川主任对青雁们寄予厚望,希望第六期青雁们能够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引领作用和宣传作用,吸引更多青年编辑登上青雁讲堂,助力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成长、成才。
▲周江川主任作总结
本次“青雁讲堂”不仅是一场编辑智慧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青年编辑风采的集中展示。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堂为契机,不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西部科技期刊的发展事业中。在“青雁凌云志,奋斗续新章”的号召下,他们将以笔耕不辍的精神,携手共进,共同书写西部科技期刊发展的崭新篇章,为科技文化的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合影